- 徐守信
- (1032-1108)北宋道士。 號〝神翁〞, 人稱〝徐二翁〞(一作〝徐三翁〞)。 泰州海陵(治所在今江蘇泰州市)人。 生於仁宗天聖十年(1032)。 十九歲入天慶觀, 供灑掃之役。 服弊衣, 曳繩屨, 有時赤腳而行。 英宗治平(1064-1067)中, 遇異人授道。 相傳有道士徐(一作餘)元吉來, 患癩病重, 眾厭惡之, 斥居觀後茅廬中, 守信獨往事之。 元吉死, 守信為之乞錢斂埋, 歸廬哭三日, 出而徉狂, 稍有異事。 日誦《度人經》。 有問休咎者, 借經中語告之。 《龍川略志》說: 〝時言人災福, 必應〞。 士大夫如蘇軾、 蘇轍、 秦觀、 呂惠卿等皆往問。 神宗熙寧(1068-1077)中, 觀主齋觀, 命他往莊所督米。 至日晡時尚未行, 道正唐日嚴責備之, 守信說次日晨米至, 後果然。 莊離郡往返百餘里, 日嚴驚其行迅速, 乃為之命名, 置弟子籍。 熙寧末, 度為道士, 守信笑道: 〝我只解掃地耳〞。 力役如故。 元豐(1078-1085)中, 蔣之奇為發運使, 再三問減刑宜否, 他答非所問道: 〝瘤子痛, 說不得〞。 其時蔣背生瘤, 盛怒則痛, 未曾告訴別人。 聞此言, 乃下拜贊道: 〝真人也! 經云〝神公受命, 普掃不詳, 公可以當之〞。 自此人皆稱之為徐神翁。 元符(1098-1100)中, 哲宗密遣人問嗣位者, 守信隨口說〝吉人君子〞, 得中趙佶之名。 徽宗(即趙佶)即位, 大受禮遇。 崇寧二年(1103), 召至汴京, 賜號〝虛靜沖和先生〞, 凡三召赴闕, 並為建仙源萬壽宮以居之。 相傳高崇為王時, 亦甚敬禮之, 守信留有詩讖。 大觀二年(1108), 與茅山道士劉混康同往於汴京上清儲祥宮別院。 四月十七日聞劉仙化, 便說〝劉先生去, 我亦去矣!〞 至二十日逝世, 享壽七十六歲。 詔贈太中大夫, 敕葬本州城東響林東原。 宣和(1119-1125)中, 即其地建升真觀。 有《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語錄》二卷, 今存。 弟子有苗希頤、 湯友成、 徐道生、 申元道等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